李家没有宾客来了,就让女人和孩子分桌吃饭的规矩。
随着五菜一汤摆了桌,李华霞满脸的揶揄:“妈,今天又不是过年,日子不过了?”
“今天萧叔和周婶在,华麟也回来了,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!”
“老头子,今天你陪老萧喝几杯。”
赵雅琴摘了围裙和套袖,拉着张婶坐到了桌子旁,像是想起来什么,瞥着张婶:“你家萧芳呢?”
张婶还没开口,赵红刚就起身跑了出去:“我去叫她吃饭。”
李国忠给自己和萧叔倒了酒,二人碰了杯,见赵红刚和萧芳结伴进屋,嗔怪道:
“丫头,来你叔家吃饭害羞什么,到点了过来呗,还让人去叫。”
萧芳讪讪的笑了笑,跟李国忠和赵雅琴打过招呼后,坐在了李华舒的身边,低声道:
“我说家里怎么没人,感情是你哥回来了,我爸妈来你家了。”
人齐了,众人开吃,李国忠和萧叔滋溜白酒,女人和孩子喝橘子水,这场景不是过年胜似过年。
李华麟怀里抱着外甥周分地,喂着他饭,时不时弹一弹小雀雀,逗得他咯咯直笑。
遂望向周兵,举起橘子水:“姐夫,今天差点生出误会,我敬你一杯。”
“诶,都是当爹的人了,喝什么橘子水,丢不丢人!”
李国忠拿过周兵手里的橘子水一口饮尽,给他倒了半杯白酒:“喝白酒。”
“诶”周兵点了点头,拿起白酒与李华麟,李国忠几人碰了一下,啄了一口,憨厚的笑了笑。
李华兰解释道:“我68年去海林农场下乡,到了那边水土不服,拖了公社的后腿,一直是周兵照顾我。”
“我觉得他人不错,就在村支书的撮合下,跟他结婚了。”
“哦对,那村支书是他爹”
李华麟点了点头,拿起杯子再次与周兵碰了一个,遂望向李华兰:“那姐夫现在是”
李国忠叹息着,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闷酒:
“国家有规定,与当地农民或者农场职工结婚的知青,基本是不予返城的。”
“亲家那边的意思是,还是让你姐夫进城,哪怕困难点,也得谋个城市户口,这样对分地以后好。”
“他们住的地方没问题,只是你大姐这工作就不太好安置了,就连你姐夫这落户口的事,也不知道咋办呢!”
李华麟夹了一口土豆块咀嚼着,明白李国忠话中的潜台词。
以李华兰这种情况,不论知青点还是街道办,基本都不允许返城的,但凡事有例外!
想必是周兵他爹,也就是知青点的村支书,做了什么安排,将二人给送回来了,肯定用了关系。
不得不说一句,这老爷子有远见。
仔细想了想,李华麟记得国家允许个体经济,好像是78年末,
那时国家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在这一政策背景下,才拉开了华夏对内改革的大幕。
现在还不到七月,距离12月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有一段时日,
可就算到了那一天,让他劝说家里的老顽固去做个体经营,怕不仅说不通,反而会鸡飞狗跳!
表示沉默,便代表不想在这个话题继续下去,各人有各人的路,李华麟现在自顾不暇,可没心思关心其他人。
吃过了饭,他以学校有晚课为由头,在父母的挽留下离开了家,独自一人回校。
教师办公室门前,李华麟轻轻敲了门,听到里面喊出:“进”,便推门而入。
办公室内,李素琴正坐在办公桌旁,整理着明日的教案,见李华麟来了,纳闷道:
“是华麟呐,这么晚了,有事?”
李华麟将黄桃罐头和纸包桃酥放在桌子上,笑了笑:
“我刚路过教学楼,见您这屋里的灯亮着,一猜您肯定加班呢。”
遂拿出匕首给罐头盖子放气,在柜子里找到勺子放在罐头瓶里,推到了李素琴的面前:
“老师,工作是工作,身体是身体,前者可以马虎,后者马虎不得。”
作为班级里唯一的男生,又是老友推荐,李素华虽然平时对李华麟很严苛,但对他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。
二人在外人面前,依旧是导员和学生的身份,
但私下底同学都明白,李素琴早已把李华麟当亲传弟子培养了,那是有啥教啥!
李华麟对于李素琴也是尊敬的很,有事无事就会拿着书来找李素琴解惑,后者知--≈